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,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,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、火狐浏览器、 360浏览器,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!(注意!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)
400-607-9388

缅怀!著名教育家潘懋元去世——“假如有第二次生命,我还是愿意当老师!”

2022-12-07
39672


  我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、“全国教书育人楷模”获得者厦门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潘懋元,于2022年12月6日辞世,享年103岁。


  出生于1920年的潘懋元教授,有长达近90年的教龄。他从15岁开始教书,当过小学老师、中学教务长、大学教务长和大学副校长,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的创始人。他以辛勤的工作和开拓性的探索,写下了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多个“第一”。



潘懋元生前最喜欢的一句话是:如果有来生,还是愿意做一名教师


102岁高等教育人
始终投身时代教育洪流


  1920年,潘懋元生于广东汕头。要随时知道潘懋元教了多少年的书,很容易,从他的年龄扣去15年就是了——潘懋元的传奇是:15岁就当老师,从小学生教起,接着是中学生,后来是大学。


从青年学子到百岁教育长者

潘懋元不忘初心

始终至身于教育的时代洪流中


  潘懋元从不沉迷于昔日的条条框框中,也不惦念自己过往的成就,即使是年逾100岁,社会上最新的教育焦点,都是他急切讨论的话题。


  2020年8月4日,是潘懋元百岁生日,也是他从教85周年的日子。这一天,他作了题为《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:今天、明天、后天》的学术报告,他提出高等教育要提前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。他认为,高等教育既要培养自然人的创新能力,也要提前研究机器人“行为学”“伦理学”,也许在将来,要在伦理、道德及法律层面教育培养“机器人”。


数十年来

潘懋元一直在

为风起云涌的中国教育改革预言

他的每一次预言

似乎最后都被印验


  2014年,潘懋元在与记者谈起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时,他嘱咐记者要宣传:“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一样,不能用层次来区分,他们的地位是一样的。”时光来到2022年6月,新修订的《职业教育法》明确:“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”,印证了潘懋元的判断。


  1986年,66岁的潘懋元应邀去日本参加“亚洲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公立和私立体制——问题与展望”理论研讨会。1987年,他发表文章提出:“教育体制改革一定受经济体制的制约,经济体制改革就是所有制的变化……在私有经济基础上,民办高教在中国发展是可行的”。这个观点首先破解了民办高校发展的理论难题,为当时刚萌芽的民办高等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。之后的实践,也验证了他的预言。


  1997年,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是7.6%,加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也仅为9.1%。当时很多人认为,这个时候在中国提高等教育大众化,不符合国情,是“理论误导”。但潘懋元坚持研究高等教育大众化,他认为中国走高等教育大众化道路是必然的选择,需要提前进行研究。随后,他陆续写了《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之路》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》等系列文章。他还预言,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必然要向两个方向发展,一个是精英教育,另一个是大众化教育,为了防止精英教育受到大众化教育的冲击出现质量的下降,在大众化实施过程中,必须保护精英教育。


65年前的拓荒者
讲授“高等教育学”的中国第一人


  潘懋元的名字,和中国高等教育联系在一起,这里有个背景,上个世纪五十年代,高等教育并没有独立门户,潘懋元却已经意识到,“不能把大学生当成小学生、中学生一样来教育”,大学必须要有自己的教育理论,他倡议建立高等教育学新学科。应该可以说,高等教育学在中国作为独立学科,潘懋元功不可没。


  1956年暑假后开学,厦门大学的课程表里发生了一个微妙的变化:原来的“教育学”变成了“高等学校教育学”。这就是潘懋元和教育学教研室几位教师作出的尝试。虽然他们仅仅是将普通教育学的框架移植到高等教育学中,但却开辟了先河:“高等教育学”第一次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,搬上了课堂。


  挪威学者阿里·谢沃在《潘懋元:一位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创始人》一书中提出,中国的普通教育学首先是从西方引进的,但高等教育学不是,中国建立了自己的高等教育学,有关高等教育学科的最早出版物纯粹是中文。阿里·谢沃所说的最早的出版物是指潘懋元编撰的《高等教育学讲义》。


“许多成就,

往往要靠一辈子的辛勤劳动

与不懈探索之后才能取得,

可谓‘大器晚成’。”


  潘懋元在花甲之年“迎接人生的第二个青春”,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多个“第一”:


  1978年,他在厦大创建中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;


  1984年,他组织编写了中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著作;


  先后成为中国第一位高等教育学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。


  耄耋之年,他仍然坚持做研究、上讲台、带研究生。


  “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的人,可以退而不休,继续从事脑力活动,大脑的运动比身体的运动更有利于长寿。”潘懋元说。


  2020年,在潘懋元即将100岁的前一个多月,他当上网红“主播”——应教育部邀请,他通过网络为全国三万多名师生上了一堂近一个小时的课,题目是《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内涵与样板》。当天,世界上年龄最大的网课老师穿了白衬衫,打着领带,端坐镜头前,他原本计划还要站着讲课,被旁人劝下了。


  潘懋元令人羡慕的不止他的年龄,还在于他的睿智似乎没有随着年龄而消减,即使年过百岁参加会议发言,潘懋元任何发言总是言简意赅,而且,总是在抛出他的独特见解时戛然而止,人们还沉浸在回味中,他已经翩然下台。


  时光碾过岁月。1957年至今,已跨越65载,如今的中国高等教育研究,已经繁花似锦,根深叶茂,但是,我们不能忘记1957年,那个在厦大播下种子的时刻。


80多年的育人历程
离开学生会很寂寞


  潘懋元15岁时,初中毕业的他在家乡的一所小学当老师,教三年级国文和算术。传奇的是,潘懋元的教师生涯并不是一条“虚线”,而是“绵延不绝”,他在读高中、上大学时,一边读书,一边教书。他当过小学校长,潘懋元是演武小学前身、厦大附属小学的第一任校长;做过中学教务主任,曾任厦大副校长。


  80多年来,潘懋元教过的学生,很难以准确的数字来统计。学生说起潘懋元,会提到他的“两面性”,一面他是“严师”,对学生要求严格;另一面,他是“明师”,他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意见,从不轻易反驳与批评他们,更不用自己的权威来以势压人。他鼓励学生创新,鼓励学生要超越老师。学生有任何创新与发展,他从不吝啬自己鼓励的言辞。


  给学生充分的学术自由,是潘懋元的一贯风格,这一点在他家的学术沙龙体现得尤为明显。


 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,潘懋元创设了一种课外学习制度——周末学术沙龙。每周六的晚上,他准时在家里客厅接待他的学生,没有课堂上的正襟危坐和刻板拘谨,大家畅所欲言,既谈学问,也谈人生。


  30年来,潘懋元的周末学术沙龙延绵不断,举办近800次的“周末学术沙龙”。潘家的沙龙是漫谈式的,从学术探讨到社会动态,无所不谈。学生们留下的“热闹”,早已把潘懋元的寂寞驱赶到九宵云外。人们认为,它最大的亮点是创造一个“各抒己见,畅所欲言”的学习环境,创造一个“相互学习,共同受益”教学效果,尤其是师长尊重学生,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。通过小小的沙龙,潘懋元传递一个伟大理念:不论从学识上还是从做人上,要平等待人的理念。


  把学术沙龙办到家里,这源于潘懋元对学生的爱,他的孩子说,我们家有一件被“弄错”的事:子女与学生的关系——父亲“对待学生像子女,对待子女像学生”,他花在学生身上的时间,要比花在子女身上的时间多得多。


  生命最后的七个月,潘懋元住进医院,因为疫情,因为病情,医院不允许学生去探望。但同学们把自己拍的视频整理好,发给潘懋元的子女,再由子女播放给他看。在病床上,通过视频了解学生的动态,成为潘懋元排遣寂寞的重要方式。


  “先生热爱和尊重每一个学生,每次有学生去他家,他都会亲自送他们到电梯口,直到电梯关上,才肯离去。”潘懋元的博导助理王亚克说,生活中的潘懋元,把学生当朋友,他为人平和谦逊、像清泉般透彻,润泽着学生的心田。


潘懋元说

“教学生最基本的一点是爱学生。”


  平日里的潘懋元不仅平和,也有着“抠门式”古板。他布衣素食,生活简单,家里的家具至今还是90年代的款式,客厅的沙发被磨出多处破洞,很久未见更换。


  然而,这个看起来“抠门”的教授,有时却一掷千金。多年来,潘懋元从个人积蓄中拿出40多万元,在厦大设立“懋元奖”,对优秀年轻师生给予奖励。2020,他百岁生日时,又为厦门大学潘懋元高等教育基金捐出100万元。潘懋元说:“我个人在物质生活上已经没有什么可追求的了,最大的乐趣是得天下英才而育之。”


  94岁时,潘懋元获得2014年“全国教书育人楷模”,全国只有10名。当被问及“全国教书育人楷模”是否是他个人获得最大的奖项时,潘懋元说,我从未去想这个问题,我一生最欣慰的还是:我的名字排在教师的行列里,如果没有学生,我会很寂寞的。


潘先生,一路走好!



版权声明:本文素材来源厦门市教育局、新华社、厦门日报、中国教育报、厦门大学,如涉及侵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。






已收藏 0
点赞 50

学术会议

【IEEE出版|院士报告,设优秀评选】第五届人工智能与工业技术应用国际学术会议(AIITA 2025)
第五届人工智能与工业技术应用国际学术会议(AIITA 2025)将于2025年3月21-23日在中国西安举行。会议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、中国工业互联网、西安邮电大学共同主办,
2025-03-28
【ACM出版】第六届计算机信息和大数据应用国际学术会议(CIBDA 2025)
第六届计算机信息和大数据应用国际学术会议(CIBDA 2025)将于2025年3月14-16日在中国武汉召开,邀请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、科学研究所、企事业单位的专家、教授、学者、工程师参与其中,共同围绕
2025-03-14
【终轮征稿!往届已检索!EI稳定】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国际学术会议(DEAI 2025)
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国际学术会议(DEAI 2025)将于3月14日-16日在东莞召开。本次会议主要围绕相关主题展开广泛深入的研讨,旨在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企业发展提供交流的平台
2025-03-28
【IEEE出版 | 往届均已EI检索!院士支持】第七届信息科学、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国际学术会议(ISEAE 2025)
第七届信息科学、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国际学术会议(ISEAE 2025)定于2025年4月18-20日在中国哈尔召开。ISEAE 2025主要围绕“信息技术”、“电子工程与自动化”等研究领域展开讨论。
2025-04-18
【院士杰青云集/连续数届EI稳检索】第十二届先进制造技术与材料工程国际学术会议(AMTME 2025)
第十二届先进制造技术与材料工程国际学术会议 (AMTME 2025)主要围绕先进制造技术与材料工程等研究领域展开讨论。会议旨在为从事先进制造、机械工程与材料工程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合作交流平台。
2025-03-21
【西北工业大学主办,IEEE出版】第四届计算机应用与信息技术国际研讨会(ISCAIT 2025)
第四届计算机应用与信息系统国际研讨会(ISCAIT 2025)由西北工业大学主办将于2025年3月21-23日在西安召开,会议主要围绕“计算机应用与信息系统”的最新研究展开,热烈欢迎您前来投稿/参会!
2025-03-21
相关资讯

中国第一位唢呐博士,惊艳出圈!

近日,一位“90后”女博士惊艳出圈,她的“tittle”也令众多网友表示惊讶。

42327

25

2023-05-16

27岁应届生,毕业即任985博导!

27岁应届生担任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助理教授、博士生导师

4469

4

2024-12-09

北大韦东奕上课照片走红,板书潇洒,新发型吸睛,网友:这要打脸多少“只会翻PPT”的老师?

北大韦东奕上课堂:更改了授课方式,展现出了更高水平的互动与参与感

4149

3

2024-11-12

首届!颜宁致辞!

颜宁致辞——深圳医学科学院(SMART)首届SMART PhD Program博士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

5683

3

2024-09-09

郑强,去这所大学了!

郑强教授到贵州医科大学作《新时期区域性地方高校实现创新跨越发展的方略与举措》专题讲座

25562

4

2024-09-09
Baidu
map